外匯交易決策背後的心理學

作者:Christopher Chen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談到了利用傳統經濟模式來理解外匯市場。這些傳統模式在兩個關鍵假設條件下是有意義的。首先是市場參與者是理性的,其次是金融市場是高效率的。然而,有實證證據表明市場參與者以不理性的方式行事。例如,交易者可能偏向使用特定的交易模式,或者可能不會從過往的交易錯誤中吸取教訓。而且,金融市場並不是真正高效的。例如,作為市場參與者的個人無法系統化地超越市場,並且不應該有交易規則或策略比其它策略系統化地表現得更好。因此,瞭解外匯交易者的心理以及他們的決策如何影響市場是很重要的。

交易決策背後的心理學

根據對321名外匯交易者的調查,大多數外匯交易者都以正確預測市場心理的感受為依據進行交易決定。以下是交易決策背後的心理學的相關例子。

  1. 羊群行為與心理一致性:羊群行為是指群體中的個人在沒有統一的指引時如何集體行動的現象。在外匯交易市場中,羊群行為就是交易者根據感知到的群體規範來確立自己的行為。因此,決策只是模仿別人的決策,而不考慮其它資訊。羊群行為的一個例子是當一家領先的機構銀行如高盛發表聲明,認為澳元將要貶值,而沒有給出任何具體的理由。
  2. 影響:影響是投資者決策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感覺過程”。以下是影響的相關例子:
  3. 現狀傾向:現狀傾向是人們喜歡現狀的情感偏見。在外匯交易市場中,現狀傾向對交易者的決策有很大的影響。例如,一個交易者變得過於情緒化地執著於持有虧損的倉位,而不會進行減倉。因此,決定性地持有更多倉位,而不是減少損失。
  4. 過度自信:過度自信是指一個人對他或她的判斷的主觀信心大大影響了他們的決策。在外匯交易市場中,交易者的過度自信導致他們做出不合理的決定,並忽視停止過度自信交易的機制,如止損。
  5. 啟發法(經驗法則):啟發法是人們在作出決策時無意中使用的資訊捷徑。這些往往會影響決策。以下是交易者使用的常見啟發法。
  6. 代表性啟發法:目前的情況可能或可能不代表過去的情況。因此,人們經常會忽視資訊的基本要素,導致推斷結果出現嚴重的偏差。一個例子是投資者可能利用當前高收入增長的情況預測未來的收益。
  7. 關聯謬誤:這個錯誤的推理推測,兩個關聯的事件比任一單獨事件更有可能發生。但從統計上說,任何個別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更大。一個例子就是當股市下跌,某種貨幣會增值。可能一個或兩個事件是真實的,但是只有一個是真實的機會更大。
  8. 可利用性法則:可利用性法則是指人們根據心理上相關的情況來判斷事件的走向。例如,當美聯儲提高或降低利率時,來自美國的外匯交易可能比世界各地的外匯交易更積極。
  9. 錨定與調整法則:錨定與調整法則是指人們將自身錨定在某個具有心理意義的價值觀上,並根據該錨點作出決策。在外匯交易中,交易者可能對某個新聞來源有特定的偏好,並根據該特定的新聞來源作出決策。